2023即将走完,pr在总结复盘今年的工作中,一定会清点:今年在哪几家媒体获得了出色的传播效果;一共pitch到了多少家媒体的免费报道(又预计节省了多少传播费用);新建立的媒体合作关系有几家;今年通过媒体曝光带来的品牌与业务增长价值… …
pr的工作与成绩,离不开媒体,pr也是除了媒体本身,最需要了解媒体需求的人群。
但经过疫情封锁3年、ai技术带来的震荡、数字媒体格局的快速变化等影响,时至今日,媒体们又产生了哪些新需求、新挑战与新趋势?这是值得pr们深入了解的。
近日,作为企业传播与全球媒体的桥梁,美通社在京举办了第七届“媒体趋势沙龙”,来自环球网、网易传媒、ft中文网、time out、勇砺商业评论等上百位国内主流媒体的主创人、主编、公关负责人等传媒人士出席活动并做出分享,美通社亚太区发布业务副总裁刘晓林也分享了全球媒体的最新洞察。
以下内容整理自这次沙龙的分享精华,从2023进入2024,pr对媒体的认知是时候重新梳理了!
全球媒体的新改变
(整理自美通社亚太区发布业务副总裁刘晓林的分享)
01-“准确”上升与“首发”下降
近年来全球黑天鹅事件频发,自媒体汹涌而来,在这样高度不稳定、高饱和竞争的状态中,美通社母公司cision发布的《2023全球媒体调查报告》显示出(下文简称报告),全球新闻媒体如今面临的最大挑战与优先考虑事项,已经不再是“收入”,而是报道内容的“准确”。
这一数据显示出,大部分媒体仍然奉行着长期主义,将“客观事实”作为媒体的基础,这也是专业媒体与自媒体的差异点,更是媒体事业的立足之本。
而从记者的个人角度,报告显示他们虽然把“内容准确”的重要程度排在前三,但最大的挑战已经变成了“在媒体裁员的情况下维持现状”。简而言之,记者们越来越忙了。本报告中另一个调查数据显示,一些记者一周可能要处理上百篇内容。
另外,报告数据中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:调查结果中,“首发”的重要性与优先级正在下降。而在以往,重大新闻的第一时间发布,往往是极为重要的记者需求。
||| pr tips:“首发权”仍然重要,但已经不再是最重要的。pr需要为媒体记者提供准确度更高的信息源;同时要从各个细节与角度出发,在合作过程中,思考哪些行为有助于减轻媒体记者的工作负担,这将是企业加深媒体合作关系的重要方式。
报告显示,2023年记者对于数据的利用与依赖程度,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。其中亚太区记者(57%)更是高出全球记者(40%)了17个百分点。
而记者对数据的使用方式包括:利用数据去策划和挖掘选题;使用“数据”来丰富报道,如在内容中增加“投票”或“网络调查”;增加使用“数据信息图”;在文章中引用报告类数据等。
-
-
68%的记者希望通过企业获得有趋势性的、能为读者带来利益或解决问题的数据。
||| pr tips:随着记者对数据的重视程度与使用率的提升,pr要从媒体的这一需求出发,尽可能地寻找并提供客观数据。同时也要学会在自己策划企业内容时运用数据,比如当我们在内容中定义自身的一款产品“遥遥领先”,那么背后的数据支撑有什么?我们定义自己的产品性能提升,某事件获得成功,背后的数据支撑又有什么?
近年来,内容形态转向“动态化”虽已不是新鲜事,但新的改变是:新闻内容也开始从“静态”转向“动态”。
比如,现在公众了解一个新闻,往往第一时间不再是通过文字内容,而是通过社交媒体上刷到了一个新闻视频。
与此同时,一些专业的新闻媒体也开始让新闻内容从“静态”转向“动态”。下图是《纽约时报》近日的一个银河注册送38元首页头版头条,用视频呈现了“巴以冲突”的最新要闻。须知道,《纽约时报》可是一家老牌的传统媒体,它的改变也证实了新闻正在往“动态”转变的趋势。
最后再以美通社自身为例,作为一家企业新闻稿发布机构,每年都会发布超过30万篇新闻稿。但通过对发布新闻的数据分析,结果显示——当新闻稿包含“多媒体内容”时,它的互动率要比纯文字的新闻稿高出三倍。我们的报告也显示出,有44%的新闻记者增加了对视频元素的应用。
||| pr tips:企业无论是与媒体还是公众沟通,都应该注意尽可能多地提供多媒体素材,例如在你的新闻稿中多使用图片、视频、动图、音频、数据图等素材,甚至是面对一些重要新闻时,制作多媒体新闻稿、策划视频新闻,都是值得尝试的方式。相关文章:
04-这个时代不缺10w ,拒绝做“标题刺客”与“黄色新闻”
在今天的媒体环境中,越来越多的内容为了博眼球、赢流量,玩起了“标题刺客”与“黄色新闻”。
“标题刺客”,就是看标题感觉天塌了,读者点进去发现根本是危言耸听或言之无物。比如最近有一个新闻标题是《张艺谋老师去世》,短时间内就火遍全网,但原来是张艺谋的老师去世了。标题为了流量不择手段,这就是典型的“标题刺客”。
“黄色新闻”,并不是指擦边新闻,而是指19世纪在美国传媒圈出现的一种乱象。当时两个媒体集团为了竞争,在版面中使用了大量煽动性、夸张性、刺激性极强的新闻标题和内容,以此作为核心竞争力。这种不良竞争与表现,在今天这个“精准推送”的时代,再次粉墨登场。
作为有责任、有信仰的专业媒体,这个时代我们已经不缺10w ,缺的是对新闻事实的坚守。
最后,这份报告还询问了很多资深记者对新一代记者的建议,而最后把所有答案总结下来,其中最核心的两个建议是:“保持准确”和“减少偏见”。
这一回答也代表着,大部分媒体记者们仍然将“新闻理想”作为信仰,也希望下一代记者仍旧保持这一价值观。
||| pr tips:作为企业传播者,我们也应该从媒体环境的乱象中获取经验,要警惕“标题党”、“刺激新闻”等不良思维。
来自中国媒体的声音
(整理自各个领域的媒体嘉宾的分享)
近日,随着国家召开的一带一路高峰论坛,全世界的媒体目光都集中在了中国。这其实是一个大的媒体趋势,就是在中国越来越受到世界瞩目的今天,每一个媒体都肩负起了新的使命: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,讲好中国企业故事。
而对企业pr来说,当我们出海进入国外市场时,在传播时除了讲好产品、促销等内容,也应该带有这种宏观思维,与媒体一起站在时代背景下,一起共创传播中国品牌的内容。
对记者来说,都会希望自己的内容能够绽放,获得极大的传播效果。但现在这件事有太多的偶然性,更无法预期,而我们唯一能坚守的,就是保持初心,保证对作品质量的坚守,让作品对社会是有价值的,“绽放”也一定会在这条坚守的路上等你。
与记者一起共创深度内容
今天当我们刷短视频,发现最多的自媒体内容就是“生活方式类”内容,衣食住行,各种碎片化的内容充斥在大众眼中。to-c媒体的关注被蚕食,进而也有这个趋势,开始往碎片化、快速化转型。但媒体嘉宾认为,往往在这个碎片化内容的时代中,才能凸显“深度内容”的价值。to-c媒体与to-c品牌,应该坚持做有深度、个性化、定制化的内容,这些内容的影响力与质感是不同的,更能彰显一个企业或一个媒体的价值。
让to-b内容to-c一点
媒体嘉宾认为,to-b的内容往往因为门槛高、专业术语多等问题,而无法很好地向行业外沿传播,但媒体与企业都希望能够让企业故事获得更多的大众关注,从而提升企业品牌。近年来,to-b内容其实也在做很多尝试,除了视频化转型,也开始借鉴to-c媒体的传播思路,用更加故事化、人性化、话题感的内容来展现to-b企业的品牌故事。
媒体也在渴望“跨界”
今年联名的“茅咖”火了,这让所有企业,包括媒体都感知到,“联名跨界”玩得好,的确是1 1>2的好途径。对此,媒体们也欢迎品牌们,能够在内容之外,一起脑洞大开,共创更多、更好玩的联名跨界内容,让品牌和媒体建立更深的互动合作,共同拓展自己的边界。
aigc短时间内无法替代记者
嘉宾分享到,虽然现在已经有网站开始使用aigc全面编写新闻了,但整体质量堪忧,新闻真实性堪忧、读者体验堪忧。而从沙龙现场媒体嘉宾们分享的:新闻信仰、内容转型与内容坚守,我们不难发现,媒体与记者们依然是一个与时俱进、充满理想的群体,也一直在用更深度、更客观、更有创造力的内容来抗衡aigc的影响。
您也可以关注“美通说传播”的公众号:prnewswire
原创文章,作者:凯龙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prnasia.com/blog/archives/2502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