企业灵魂提问 | 你如何同步esg实践、传播及企业发展?-银河注册送38元
“现在仍有很多的管理层认为esg(环境、社会和治理)和企业发展有先后的问题,并不认为是同步的。这个观点是不对的”,商道纵横合伙人兼副总经理刘涛表示。美通社内容总监陈俊勋认为:“碳中和的道路对企业可能是绿色通道,因为可持续运营方式考验企业的综合实力,包括科技及内部协调能力。企业可同步通过精准、有效的价值传播将在投资人心中搭建认知体系。”在第26届缔约方大会(cop26)之际,我们与这两位企业传播专业人士交流,探讨如何同步esg实践、传播及企业发展,并整理了相关的实用帖。
1、 很多上市公司持续进行csr传播,期待展开esg传播活动。请问你对这些公司有何建议?是否可介绍一些常见弯路和误区?
刘涛:近年来,esg投资成为资本市场的热门议题,但有不少企业认为csr报告与esg报告是一样的,只是名称不同。但其实,csr报告与esg报告是不同的:esg报告主要面向投资者、评级机构等资本市场的参与方,而csr报告面向更广泛的利益相关方。因此,esg报告会更关注实质性议题管理和更重视量化信息的披露,能够向投资者传递与公司持续经营有关的非财务信息。csr报告则更偏向于影响力与贡献。
我看到国内上市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仍然有较大提升空间。从esg管理提升角度来看,我整理了一些误区及展开esg沟通的建议:
陈俊勋:esg逐渐在全球普及,但在esg受关注之前,csr是企业向善的核心概念。两个领域和企业发展目标是相辅相成的,以实际行动来赢得第三方认可,以第三方认可来实现品牌及资本市场的价值。此外,我列了这两个领域的差异及展开esg沟通的建议:
2、 对于esg提升的企业,是否有哪些成功经验可以分享?
刘涛:现在仍有很多的管理层认为esg和企业发展有先后的问题,并不认为是同步的。这个观点是不对的。我们认为,esg传播的重点是esg管理过程,而不仅仅是结果。提升esg管理需要企业吸收过往经验,要有管理层参与,也有设置目标。
关于企业的esg传播,我们希望中国企业能够敢于做出承诺。现在,国家和社会希望企业能够提出更多关于esg的愿景与承诺,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,实现环境效益与环境效益的最大化。
以较高esg评级表现的上市公司为例,分享其esg评级提升的关键行动。
第一,主动提高esg评级机构获取信息的质量。以华泰证券为例,华泰证券在其2021年发布的社会责任报告中根据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(tcfd)气候相关信息披露框架,评估自身气候相关风险及机遇,并披露公司已采取和计划采取的管理措施,提升其esg信息披露质量,回应投资者对企业的关切,对其在msci esg评级中获得a级的过程中起到重要推动作用。
第二,提升esg量化绩效并设立目标。以华虹半导体为例,水资源管理是半导体行业的重要议题之一,华虹半导体在2020年制定2030年节水目标,即2030年单位产品用水量(立方米/8英寸晶圆)较2015年减少12%。并通过技术改良、开展水循环利用等方式提升水资源的利用效率,助力esg目标的实现。华虹半导体通过设立esg绩效目标,持续提升公司的esg管理实践与esg管理绩效,在此次msci esg评级中获得了评级提升,体现其在esg管理上的领先水平。
陈俊勋:今年三月,中国在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,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。美通社亚太地区的碳中和及esg领域的稿件从每月约20篇飙涨到200篇以上。这显示企业今年开始从被动的信息披露,迈向主动、透明的发布,以获得更高信任度。
主动、透明的发布是esg传播的好开头,但如何形成定期,有效的传播节奏?通过美通社今年二季度英文媒体监测,埃克森美孚(exxon)和雪佛龙(chevron)在不同esg领域占相当靠前的行业声量。这包括媒体最受关注的气候变化(climate change)和再生能源(renewable energy)。
英文媒体监测:能源企业在不同领域的声量(左)及受关注的esg话题(右)
埃克森美孚持续输出言之有物的故事,结合实际目标、科技优势及业务机遇,让esg传播领跑同行。我们观察公司从减碳目标(在2025年之前让温室气体强度减少15%至20%)、抢占新兴科技高地(公司已捕获了约40%全球人为二氧化碳)、商业化低碳科技(成立二氧化碳捕获子公司)的不同角度向投资者进行沟通。
3、 国内国外esg指标存在一些共同点。对于企业,这些共同点是否可用于梳理国内国外传播节点?
刘涛:参考以前每个市场对于esg披露目的的不同,披露标准和政策会有所不同。指标细化也会有一点不同。
根据商道纵横刚发布的《a股上市公司2020年度esg信息披露统计研究报告》显示,有59.6%的公司参考国际使用较广的全球报告倡议组织(gri)可持续发展报告标准,37.7%的公司参考上海证券交易所《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承担工作暨发布<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引>的通知》进行报告编制。
各类编制报告的标准差异不是很大,差异度大概在30%左右,主要反映在不同的利益相关方导向上。交易所的标准会以投资者的期待作为导向,而现在用得最多的全球报告倡议组织(gri)可持续发展报告标准,则提倡的是多利益相关方,报告需要考虑到的受众包括公司的客户、员工、供应商等多个利益相关方。
随着esg理念受重视程度不断提升,未来将会出现更多类型的报告标准。而面对大量的编制标准,建议上市公司在现阶段,可以采用1 1 1的方式进行esg报告的编制,即先选择1个证券交易所的标准,再加1个esg评级的标准——通过评级的方式以此验证自己的esg管理水平。最后,在有余力的情况下把1个可持续发展/社会责任标准也加进来。
4、你如何看待“跨国碳中和”的传播机遇?请分享相关的传播建议。
刘涛: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已成为世界各国之间的共识,越来越多国家正在将此转化为国家战略,纷纷提出碳中和目标。企业是国家战略落地的重要力量,因此,企业的碳中和管理和利益相关方沟通也需要尽早纳入到战略层面,在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同时,为企业自身发展赢得先机。
在碳中和传播过程中,上市公司应当首先做好碳信息披露工作,而且不仅仅是披露结果,要披露得出结果的过程,使其可以与同业比较。同时,上市公司也要坚持可测量、可报告、可核查的基本原则,开展碳核算工作,提升碳信息披露的质量。
碳信息披露是企业实现零碳转型的重要基础。同时,缺乏量化数据,企业自身、资本市场将难以评估企业存在气候变化的风险,监管机构难以精准制定政策与推动政策有效落地实施,因此,我们预测,在全球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和国内双碳目标背景下,国内外监管机构对企业碳信息披露要求都会越来越严格。
陈俊勋:对企业来说,碳中和的道路可能是绿色通道或埋着连环地雷的坑。企业对跨国碳中和传播需谨慎再谨慎,因为很多海外利益相关方都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。例如,9月28日是世界新闻日,300多家新闻机构今年首次针对气候危机(the climate crisis),承诺事实报道相关新闻。这些新闻机构包括路透社、英国广播公司、《德国之声》、《海峡时报》及《南华早报》。随着全球可持续性意识提升,企业漂绿(greenwash)或故意夸大相关声明,一旦被海外媒体或利益相关方识破,将很可能引起公关危机事件。
今年的世界新闻日首次针对气候危机
以能源行业为例,国际能源署(iea)最近表示,中国能源行业的碳中和承诺将涵盖全球行业几乎一半的减排配额。中国能源行业仍面临着严峻挑战及全球比较高的期望。在这种背景下,个人认为碳中的漫长过程需要大家探讨科技创新及新的行业标准,必须建于对话式的企业传播。这意味着企业需要讨论未来可持续运营方式,跨出一年一度的可持续报告,打造定期的传播节奏,主动传递清晰的减碳目标、长期战略及本地化的策略来促进对话。
中国能源行业的碳中和承诺将涵盖全球行业几乎一半的减排配额
受访嘉宾:
刘涛,咨询公司合伙人兼副总经理,自2007年起长期在上海、浙江、江苏、安徽等地为政府、行业协会和知名企业进行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、可持续发展规划、公益项目策划等咨询服务等工作。刘涛是全球报告倡议组织(gri)中国地区授权培训师,上海仁德基金会理事,江苏省政府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协调指导小组专家、安徽省工业经济联合会社会责任专家,苏州工业园区企业社会责任顾问。
陈俊勋,美通社内容总监,负责公司的内容策划。加入美通社之前,曾为客户策划内容营销,国内媒体(51cto、sixth tone)和东南亚媒体(techinasia)的专栏作者。持有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硕士学位 (市场营销和消费者洞察)及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 (tcfd) 证书。
以了解制定 esg 策略时需要注意的要点及八个esg表现较佳的企业简析,
欢迎扫码,或下载《企业esg传播手册》
原创文章,作者:美通说传播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prnasia.com/blog/archives/24192